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新闻头条 » 行业资讯 » 正文

大诗人李白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官场不顺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2-07-24 00:18  来源:全国b2b网  浏览次数:602
文章简介: 此时的李白墓被野草围绕,即便墓中主人曾写过惊天动地的诗篇,也抵不过现在的荒凉。文人大多都是时运不济,但是穷困失意者,没人能超过李白。

 李白年少时期的梦想有两个:做侠客和入朝为官。李白从小就天资过人,喜好读书,更是过目不忘。五岁诵六甲,十岁观百家。14岁,李白就已经会写诗,并且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。在遍览诸子百家后,他更是对侠客的江湖生活,心向往之。
  在李白的诗中,从青年时期的“击筑饮美酒,剑歌易水湄。”,到42岁的“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。”;再到流放时的“倚剑增浩叹,扪襟还自怜。”始终剑不离身,侠义无二。

QQ图片20220724001622.jpg

  但是,李白是位人间清醒,他知道入仕才是自己的第一目标。虽然,李白的身份可以追溯到士大夫,但他终其一生却不能参加科考。因为,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名商人,这样的原生家庭,禁锢住了李白的梦想。
  《唐六典》规定:来刑家之子,工商类殊不预。终其一生,李白对自己的家族都极其隐晦,他写生活,写爱情,写友情,但是于亲情这一方面,很少描写,就连他父亲的名字,也是在他的墓碑上发现的。
  被命运扼住咽喉的李白,只能走第二条路——举荐。
  对于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”的李白来说,他的原生家庭不缺钱,打通人脉关系,成了他挥金如土的动机。
  公元720年,19岁的李白听闻当时的吏部尚书苏颋出任益州刺史,于是,带着自己的多篇诗作,前往成都自荐。苏颋赞赏李白:此子天才英丽,下笔不休,虽风力未成,且见专车之骨。若广之以学,可以相如比肩也。
  却没有想要举荐李白的意思,反而鼓励他好好读书。李白悻悻而归,回家途中,李白路过峨眉山,登高远望,又行至渝州。听闻当时的渝州太守李邕惜才爱才,为了给自己的理想找一条出路,李白前去拜会了李邕。
  拜见李邕时,李白高谈阔论,不拘礼节,让李邕对这个年轻人十分不满,于是只让宇文少府接待。对于受到的冷遇,李白十分不满,于是写下了《上李邕》,以此讥讽李邕。
  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假令风歇时下来,犹能簸却沧溟水。世人见我恒殊调,闻余大言皆冷笑。宣父犹能畏后生,丈夫未可轻年少。李白将自己比作大鹏,直言后生可畏,莫欺少年穷!
  不难看出李白的性格,骄傲自信,对于前辈们的冷遇,他可以说是满不在乎,甚至可以出言讥讽。

QQ图片20220724001609.jpg

  李白的商贾出身,加上他孤傲的性格,导致许多士大夫都看不上他,所以年少时的举荐之路,他走得并不顺利。
  从渝州回到家乡后,李白一直在大匡山中读书,从20岁读到了23岁。四年时间,李白从未放弃心中的理想,如果不能做官,那么做个侠客也不错吧。于是,李白决定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。
  李白先是在四川境内游历了一番,而后腰悬宝剑,手牵白马,带着盘缠,与家人依依惜别后,乘船而去。临别时,李白写下《渡荆门送别》:
  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
  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
  虽然,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之情,但是终其一生,往后的李白都未能回到故乡江油。
  众所周知,李白的诗文豪迈飘逸,善于驰骋想象,这与他不羁洒脱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,所以,在很多人眼里,李白应该是不屑于名利声望,也不想入朝为官。显然事实刚好相反,同许多文人一样,李白从小就立下了“济天下”而后功成身退的理想,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仕途上的成就。与此同时,他又性格孤傲,喜欢漫游隐居,这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矛盾点。一方面他拥有远大的政治理想,另一方面,他有一颗浪漫不愿受到拘束的心。

QQ图片20220724001615.jpg  这使他十分焦灼,常常陷入要不要为了政治前途而屈就的挣扎中,明白了李白这样的心境,就能明白,后来他在仕途上的诸多尝试和选择。
  虽然李白游历天下,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第二梦想。但是,此时的李白,还未放弃入朝为官的梦想。在四川找不到出路的他,希望通过游历天下,结交更多好友寻找出路。
  李白离开荆州,一路从湖北游到安徽,过了芜湖后,到了金陵(今江苏南京)。金陵自古便是富贵乡,温柔场。而长干里(秦淮河一带)更是文人墨客汇聚的地方。在这里,李白结交诗友,把酒言欢,过了一段惬意舒心的日子。他曾在文德桥醉后捞月,听街边妇人娓娓诉说自己的爱情,两小无猜,两处闲愁,他信手写下《长干行》: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。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
  李白无疑是浪漫的,他喜爱月亮,喜爱美好的爱情,他的浪漫不止在于他的诗,更在于他的行为艺术。
  离开了金陵,李白一路游览了苏州,杭州,绍兴的名胜古迹,留下多篇怀古惜今的诗篇。但是,每到一个地方,李白也不忘去拜会当地的王公贵族,希望能寻求仕途的出路。只是,李白的求访被他们以各种理由拒绝了,最终他只能寄情山水,聊以自慰。然而,更让李白陷入窘境的是,他带出来的钱已经全部花完了。
  曩昔东游维扬,不逾一年,散金三十馀万,有落魄公子,悉皆济之。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。
  李白为了功名,结交权贵好友,千金一掷,仅仅一两年时间,带出来的30万钱便全部花光。虽然李白的大部分钱都用来疏通人脉了,还是有小部分都被他用来接济好友了。从这里,我们能看出李白出手阔绰,仗义疏财。
  很多人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待李白,认为他没有政治才能。但是,尚且不讨论李白的政治能力,从李白少年时期便立志建功立业开始,他从未得到过机会,也没有真正历练过。
  此时的李白已经26岁了,在事业上一事无成,在经济上也穷困潦倒,即便是放到现在,也会积郁成疾,公元726年,李白行至扬州后,真的病倒了。
  一天夜里,月光皎洁,李白坐在窗前,思考着未来的人生,想起自己此时的窘境与仕途上的求而不得,思乡之情油然而起,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《静夜思》:
  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  这一年秋天,李白修养好身体后,又开始了他的漫游!在游览至襄阳鹿门山的时候,李白听闻孟浩然正隐居于此,于是决定上门拜访。李白与孟浩然虽然相差12岁,但是神交已久,二人无话不谈,引为知己。
  而后,两人一起上路,同游了湖北武昌。一个月后,孟浩然决定前往扬州,临别之际,李白赋诗一首,送别了孟浩然。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。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
  这湖北游览的这段日子里,李白在孟浩然和道士胡紫阳的撮合下,入赘到了湖北安陆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家里,娶了许圉师的孙女。
  虽然许家已经家道中落,但是比起李白来,更具社会地位,李白也依靠许家在安陆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日子,与许氏琴瑟和鸣,育有一子一女。
  婚后不久,李白依然心系仕途。恰逢当时唐玄宗诏令天下,海选人才,只要是有文才的,都可以到长安自荐,李白终于等到了机会。
  公元730年,30岁的李白第一次踏进了长安。然而,理想是丰满的,现实是骨感的。数十年间,功业未成,李白不禁感叹道:“行路难,行路难。多歧路,今安在?”人生道路如此艰难,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里?但是,终究会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。
  回到安陆的李白,将身心寄托于田园生活。此间他还向玉真公主与韩朝宗自荐过。但是,因为李白内心桀骜不驯,太过于直率,不适合官场,拒绝了李白的请求。
  公元735年,李白鼓起勇气,再入长安。当时恰逢唐玄宗在外游猎,李白为了讨好唐玄宗,写下了《大猎赋》,歌颂唐玄宗治理下的大唐,繁华盛世,远胜前朝。但是,李白终究还是失望了!数次自荐,都没能谋求到一个职位,不得不说,除却李白的商贾身份让人看不上之外,他的性格也有一大部分原因。
  年少时,我们学习李白的诗,李白给的印象是,不事权贵,傲然风骨,但是读到他的“且复命酒樽,独酌陶永夕”,我依然能感受到他深深的孤单。在后人的眼中,李白总是少了一些鲜活的细节,试问,他为何不能拥有自己的血肉与真实?
  初入长安,报国无门,李白堕落过。斗鸡走狗,饮酒赌博,打架斗殴,这些都是李白的血肉生活。即便他拥有豁达的心胸,这次大概也是失望到极点了。
  还好,旅居长安的李白,终于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——贺知章。贺知章比李白大了40岁,但是对李白的才名早有耳闻。初次见到李白,他就赞叹道:
  我以前读过你写的《乌栖曲》,我以为这样的好诗,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写出来,没想到一见到你,果真是神仙下凡。谪仙之名,由此而来。
  公元742年,唐玄宗改元天宝,此时的大唐海内升平,富庶强盛,长安作为都城更是汇集八方来客。李白在贺知章与玉真公主的极力引荐下,终于被唐玄宗召见。
  已经仗剑执酒,漫游天下数十年的李白,带着他“治国平天下”的理想,再次踏入了长安,此时他已经41岁了。踏进皇宫的那刻,唐玄宗降辇步迎,七宝床赐食于前,亲自调羹给李白喝,这是莫大的殊荣。唐玄宗在听了李白的政治见解后,十分满意,给了他翰林待诏的职位。

  多年来,仕途不顺的压抑终于一扫而光,李白认为,出人头地,报效国家的机会终于来了。但是,现实就像一盆冷水,狠狠地泼在了他的脸上。
  李白入长安的这一年,大唐国力鼎盛,四海升平。对于唐玄宗来说,大唐在他的治理下国势强盛,他是非常引以为傲的,每一个统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千古名郡,名垂青史。
  唐玄宗看中的,并非李白的治国良策,而是他的文采,他希望李白能通过诗篇,赞美歌颂自己,但是李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进了翰林院后,李白并未受到唐玄宗的重要,连续数月都是去点个卯,然后直到下班,整日无所事事。
  一日,唐玄宗召见李白,李白原以为唐玄宗是政事找他,没想到,高力士一路将李白带到花园中。原来,那日园中牡丹盛开,唐玄宗携杨贵妃游幸,为了哄杨贵妃开心,唐玄宗命李白写诗助兴。此时的李白早已喝得酩酊大醉,直言需得贵妃磨墨,还令高力士为他脱靴,他才能有诗兴。于是,在众目睽睽之下,李白挥毫泼墨写下《清平调三首》。
  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  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
  杨贵妃读罢,惊叹不已。
  此后,唐玄宗也经常将李白召到身边,带他参加各种宴会,吟诗作乐。李白一方面享受着唐玄宗的重视,另一方面又期待着能真的在政治上有所作为。李白在屡次得到皇帝赏赐,亟思报效的心情中,度过了志得意满的一年。因为唐玄宗的关系,李白成了长安城中的红人,经常周旋在王公贵族的宴会上,一度喝得酩酊大醉,这样的生活让他如痴如醉。
  但是,李白却忽略了,自己恃才傲物,藐视权贵的性格,已经得罪了唐玄宗身边的红人——高力士。
  一日,唐玄宗召见李白,而此时的李白已经喝得酩酊大醉,但是此次,唐玄宗召见却是为了国事。
  当时吐蕃攻占青海的一座城池已有三年之久,唐玄宗想要出兵讨伐,于是命李白拟一份诏书。李白虽然醉酒,但是也知道事关重大,于是洋洋洒洒写下千余字的诏书,内容堂皇,气势磅礴。
  唐玄宗看罢,对李白的文采赞赏有加,但是转念一想,李白总是醉酒,恐怕会误了国事。在一旁的高力士看透了皇帝的心思,直言道:“李白虽然诗文奇绝,但是难成大事。”
  唐玄宗听罢,赞同高力士的说法,想到如今朝中,人才济济,何愁少了一个李白。而后,高力士又向杨贵妃进言,称李白所写的‘’借问汉宫谁得似,可怜飞燕倚新妆。”一句,是将杨贵妃比作了一代妖后赵飞燕。
  杨贵妃大怒,唐玄宗也因此疏远了李白,至此再未召见。
  李白在长安浑浑噩噩地过了三年,期间,他写下了《清平调》在内的许多诗篇,大多都是歌颂太平盛世,并非他心中所愿。他也见到了曾经崇拜的君王,但是当时的唐玄宗已经不似开元年间那般,勤于政事。他沉迷于后宫美色,也任用了不少奸佞小人。
  长安的所见所感,与李白之前的想象几乎是天壤之别。眼见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,仕途升迁也再无希望,他写下了《蜀道难》,发出了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”的人生感叹。
  公元744年,86岁的贺知章告老还乡,眼见知己离开,李白对朝堂也心灰意冷。一个月后,李白向唐玄宗上书,请求还山,唐玄宗也丝毫没有挽留。于是,在这一年的暮春时节,李白被赐金放还,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。
  从23岁第一次出川游历,到45岁被赐金放还,此时的李白无论是心情和出发点都变了,他沉溺于仕途不顺的苦闷,形单影只,对月抒怀。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
  平静的文字下,涌动着深深的孤独。早已没有了当初被唐玄宗征召时,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的踌躇满志。
  但是,这样的李白,却撕掉了不事权贵的刻板标签,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鲜活的李白。李白是仙,是谪仙,却是有血有肉的诗仙。

  公元753年,李白到嵩山会友,登高远望,顿时胸起狂澜,放声歌唱,将仕途中的遭遇的不顺全部宣泄出来。杯酒间,他唱出了潇洒豪迈,大开大合的巅峰之作《将进酒》。
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  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  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  此时的李白,看似豁达惬意,实则是借酒消愁,壮志未酬的满腔激愤有感而发。
  辞别了好友之后,李白一路游历到吴越。一日李白在梦中游览了天姥山,感叹于天下之辽阔,自然之壮丽,尚未领略万一,何必还要纠结于过往。梦醒之后,李白提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。
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
  而后,李白又开始了新的漫游,从吴越到燕北,四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。安史之乱,凄惨暮年。诗仙李白,不仅仅是蔑视权贵的谪仙人,同时也是有欲有求的普通人,他始终不曾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。在李白早年《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》中,李白这样写道:乃相与卷其丹书,匣其瑶瑟,申管晏之谈,谋帝王之术。奋其智能,愿为辅弼,使寰区大定,海县清一。
  从中不难看出,李白的政治理想是想做一个如晏子,管仲一般,上能报国,下能安民的忠臣良相。
  公元755年,安史之乱爆发,为了躲避战乱,54岁的李白带着家人一路逃难,来到了庐山隐居。
  公元756年冬天,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奉唐玄宗之命,领兵东巡。但是李璘是有私心的,他一路率兵沿江东进,实际上是为了与太子的势力分庭抗礼,决心夺取天下。
  此时的李璘沿途招兵买马,扩大自己的势力。行至九江的时候,他听闻李白在此隐居,于是派亲信上门劝说李白出山,辅佐自己。李白之前虽然是主动辞职的,但是依然拥有远大的政治理想,想要一展抱负。思虑再三后,李白欣然应允,下山做了李璘的幕僚,由此也被卷入了皇权之争。
  不久之后,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登基称帝,史称唐肃宗,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。李璘与其部下兵败被杀,李白也因创作了《永王东巡歌》,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,被永远流放夜郎(今贵州梓桐)。
  公元759年,59岁的李白被一路流放,行至白帝城一带,恰逢关中遭遇大旱,百姓颗粒无收,饥寒交迫,朝廷为此大赦天下,李白因此获得了自由。
  李白顺着长江疾驰而下,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,他高兴不已,大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态,吟咏道: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。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  公元761年,花甲之年的李白,穷困潦倒,无奈之下,李白只能去投靠了身在安徽的族叔李阳冰。
  第二年,李白病重,自知不久于人世。病榻上,李白将毕身所做诗篇交于李阳冰,最后留下《临终歌》,与世长辞,时年62岁。
  大鹏飞兮振八裔,中天摧兮力不济。馀风激兮万世,游扶桑兮挂左袂。后人得之传此,仲尼亡兮谁为出涕。
  李白终其一生,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,他仍然将自己比作胸怀寰宇的大鹏鸟,即使风雷折断了他的翅膀,他也会再次奋起,冲入云霄。


 
 
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
 
推荐图文
推荐新闻头条